客服热线:18556869891

佛教法器“钟”细谈

2015-01-27来源:素食导航   

钟,梵语犍稚,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印度召集大众时,常击木制的犍稚,在我国则代以铜钟。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说:阿难即升讲堂,手执犍稚,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尔时复说此偈:降伏魔力,除结无有余。露地击犍稚,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

关于犍稚的倡设缘起,依《五分律》卷十八记载:“佛陀时代,有一次,僧团布萨时,未能及时集合,乃至荒废坐禅行道。时,佛乃教示须唱言时至,并敲打犍稚,或击鼓、吹螺集众云”。在《五分律》卷十八里又说:“诸比丘不知何以木作犍稚,以是白佛。佛言:除漆树毒树,余木鸣者听作。”
《大智度论》卷二说:“大迦叶往须弥山顶,挝铜犍稚”。据此可知,后世亦用铜制品。按《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的说法:五事须打犍稚,此五事即:“一者常会时,二者旦食时,三者昼饭时,四者暮投槃时,五者一切无常。”
钟的种类一般有梵钟与唤钟两种:
(一)梵钟,又称大钟、钓钟、鲸钟蒲牢、华鲸、华钟、巨钟等。多属青铜制,少数为铁制,通常高约150公分,直径60公分,悬挂在钟楼上,用于召集大众,或作朝夕报时。上端有雕成龙头的钓手,下端有相对的两个莲花形撞座,称为八叶,撞座以下称草间,下缘称驹爪;以上则分池间、乳间两部分,且乳间有小突起物并列环绕,又连结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条带称为“袈裟”,又名“六道”。另外,钓手傍有呈圆筒状的插通内部。此类钟多悬于钟楼。以其告知初夜坐禅之时间,故称定钟;又以其告众入僧堂,故亦称入堂钟,作为召集大众或早晚报时之用。其所发之间或称鲸音。后世多在其表面平滑处刻铭。
(二)唤钟以称半钟、小钟,多以黄铜铸造,通常系高60公分乃至80公分,吊在佛堂内之一隅,以其用途为通告法会等行事之开始等事。故亦称“行事钟”。
关于钟的敲法:《行事钞》说:“佛在世时,但有三下”。《五分律》云:“打三通”。关于敲“三通”,《四分律疏饰宗记》卷八云:“创疏而轻,渐急而重,将欲了时渐细渐没,名为一通,如是至三,名曰三通。于最后通声没之次,大打三下,或二或一,以表声绝。”
在我国打钟的方法依宗派、地方而有不同,但通常是以三鸣钟为始,以二鸣连续作终。敲鸣钟的次数以十八声为常例,亦有三十六声、一百零八声。其中,对于鸣一百零八声之原因,或谓是对应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之数。或谓可使百八烦恼清醒,故佛教称为“百八钟”。在禅宗寺院中,悬于寺中禅堂(僧堂)、斋堂等处之钟称为僧堂钟、堂钟、斋钟;置于佛殿之钟则称殿钟。而掌理鸣钟之僧职,则称钟头。
然而敲钟时,当依经论的说法而感征。应至钟所礼三宝讫,仪整立念:我鸣此钟者,为召十方僧众。有得闻者,并皆云集,共同获利。又诸有恶趣受苦众生,令得停息。
钟有木、石、铜制的差别,雕刻都极为精美,常刻有铭文,且自六朝起多挂在钟楼。有的上面镌有铭文,如北周天和五年(566),北周武帝制“大周二教钟铭”。麟德二年(665),唐高宗制“大唐兴善寺钟铭”、“京都西明寺钟铭”。
北周以来佛教钟的制造仍然很频繁。此外,苏州寒山寺之钟,由唐代张继所作《枫桥夜泊》诗而极负盛名。又据日僧圆仁所作《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载:“五台山有钟楼谷,乃文殊示现金钟宝楼之处”。
钟对修道大德利益,《增一阿含经》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云:“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味。”传说古月支国,因与安息国战,杀人九亿。因恶报故,死后化为千头大鱼,剑轮绕身砍头,随砍随生,极痛难忍。往求罗汉僧常击钟声,以息其苦。
因为钟有这么多的功德利益,凡是敲钟的人必诵“钟声偈”以祈国富民强,众苦消灭,继而圆成佛道!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解读中国“茶禅一味”

上一篇:

庄严道场的佛具之一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