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 最后更新2012-07-23 17:29 |
浏览次数1031 |
供应蔓荆籽 蔓荆籽粉
蔓荆子
别名:
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等。
概述:
蔓荆子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有几千年应用历史。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simplicifolia Cham.)蔓荆(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蔓荆子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名为蔓荆实,列为上品,记有"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久服轻身而耐老"。此外还对蔓荆的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干燥方法等均作了具体的记述。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述。梁·《本草经集注》载:"主发秃落";《名医别录》载:"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至"。唐·《药性论》载:"治贼风,能长髭发。五代·《日华子本草》载:"利关节,治赤眼,痛疾"。金元·《珍珠囊》载:"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明·《本草纲目》列入木部,载:"恭曰:蔓荆生于水滨,苗茎蔓延长丈余,春因旧枝而生小叶,5月叶成,似杏叶;六月有花,红白色,黄蕊;九月有实,黑斑,大如梧(桐)子而虚轻"。明代(1372年)太湖县刘焘在外地为官,带回蔓荆种子,撒于家乡的长河沙滩上,引种繁殖成功。
产地分布:
单叶蔓荆主要分布于江西、山东、安徽、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河北、天津亦有分布;主产于江西都昌、新建、永修、南昌、星子、丰城、临川、进贤;山东牟平、荣城、聊城、文登、蓬莱、威海、烟台;安徽怀宁、太湖;浙江象山、青田、嵊泗;湖南茶陵、湘阴、望城。
蔓荆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福建、云南;湖南、广西亦有分布。主产于广东惠阳、惠东、澄海;海南东方、琼海;福建蒲田、厦门、晋江、漳蒲。长乐;云南景谷,路盈江、临沧。
形态特征:
1、单叶蔓荆 为落叶灌木,高约3米,匍匐茎长达10米,有香气。主根圆柱形,多分枝,直向地下伸展,上粗下细,根的长度和粗细程度几乎与地上茎枝相当。根与地上茎连接处较粗大,俗称"蔸"。幼枝四方形,灰白色密生细柔毛;老枝渐变圆,毛渐脱落,枝节上常生有细枝和不定根;单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倒卵形,全缘,表面绿色,疏生短柔毛和腺点,背面白色,密生短柔毛,也有腺点,侧脉约为8对。圆锥花序顶生,花萼钟形,先端具5短齿,外面密生白色短茸毛,花冠淡兰色或淡紫色,5裂,中间一裂片特长大,下半有毛;雄蕊4个,伸出花冠管之外,子房上位,球形,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2裂;核果球形,大部为增大的宿存花萼所包围,幼果绿色,成熟后的果实呈黄褐色或灰黑色。
2、蔓荆 形态大体与单叶蔓荆相似,但其叶通常为3小叶的复叶,故又称复叶蔓荆,而在同一枝条上的上部或下部有时出现单叶;叶柄亦较单叶蔓荆长;小叶无柄,小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较单叶蔓荆窄长,先端短尖或钝,中间小叶较大,叶背面为粉白色。花为多数有梗的聚伞花序,相对排列形成顶生圆锥花序,雄蕊着生在花冠管内中部,花较单叶蔓荆稍小,果实褐色,稍带肉质,较宿萼稍长。
生态环境:
野生蔓荆子多生长在海滨、湖泽、江河的沙滩荒洲上。多栽培于靠近水源的荒坡地、平原及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