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556869891

寺庙+民宿+康养新模式:探索心灵与身体的双重疗愈之旅

2024-12-15来源:素食导航   
“寺庙+民宿+康养”新模式:探索心灵与身体的双重疗愈之旅
 
于尘世喧嚣觅静谧,
古寺之门,轻轻启。
我心,向佛地,
宿梦回千年里。
忧虑,如云烟,
在禅意中,渐消散。
非是逃离,世间繁,
只愿此心,得安宁间。
 
在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渴望找到一处能洗涤心灵、寻找内心平静的地方。寺庙,作为宗教与文化的交汇点,自古以来便是人们寻求精神慰藉的圣地。而今,随着旅游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寺庙+民宿+康养”的新模式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身心疗愈体验。
 
截至2022年,我国佛教寺庙数量约为3.4万所,其中汉传佛教2.8万余座,藏传佛教3800余座,南传佛教1700余座。
 
近年来,我国一些佛教寺庙渐渐有了“民宿经济”,即寺庙提供住宿服务。以佛教名山峨眉山为例,全山约有26座寺庙,除了位于金顶的寺庙,其他寺庙均可入住,价格从20元至980元不等,包含通铺床位、多人标间、双人间、单人标间等不同类型,大部分房型有独立卫浴、冷暖空调、热水、一次性洗漱用品,并供应素斋,基本和酒店无异。一些寺庙的床位数量多达300多个,相当于一座小型酒店。另一佛教胜地普陀山,有32座寺庙,较大的寺庙都有对外住宿,如著名的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等,价格较为普惠,仅需100-200元就可入住单双标间,价格甚至低于外面一些精品酒店和民宿。
 
以峨眉山为例,其寺庙住宿价格如下:
 
不过,寺庙住宿的动机是方便信众和僧友,相应的服务水平没有酒店住宿完善,设施较为简陋、老旧,且管理严格,对住客的言行和作息时间都有要求。一些寺庙的房型也是6人间、8人间、12人间、20人间,甚至32人间,住宿体验就类似于学校、工厂宿舍。
 
一、寺庙可不可以经营民宿?
 
寺庙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开展住宿,可以让游客在体验的同时,深入了解和感受寺庙的佛教文化。通过提供禅修课程、文化讲座等活动,寺庙可以进一步传播佛教文化,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寺庙历来是重要的留宿场所。古代由于驿站、客栈等数量有限且价格昂贵,寺庙因其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具有一定公众属性,成为了人们投宿、借宿的最佳选择。这种传统延续至今,为寺庙开展住宿经济提供了历史依据和文化基础。
 
从政策上讲,寺庙通常没有酒店经营资质,且被视为非盈利机构。因此,寺庙在经营住宿等业务时需要谨慎处理,确保不以盈利为目的,且所得收入只能用于宗教事务和公益事业。这要求寺庙在运营住宿经济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确保合规经营。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近年来,国家层面多次出台政策鼓励民宿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民宿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旅游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游客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具有独特文化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的民宿。寺庙正好契合了这一市场需求。
 
独特的文化与环境资源寺庙往往位于风景秀丽、环境清幽之处,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树参天、鸟语花香,这些元素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为民宿提供了独特的背景和环境。游客在享受民宿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禅宗文化等传统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
 
众多寺庙正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这一状况甚至危及它们的存续。为了拓宽收入来源、减轻经济负担,寺庙可以探索将空闲房间改造为民宿,发展住宿经济,为到访的游客提供住宿服务。
 
在此,有必要澄清一个常见的误解:尽管许多景区内包含寺庙,并且寺庙往往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但在运营、管理和产权方面,景区与寺庙实则界限分明。景区由景区公司或管委会负责,而寺庙则归僧人、佛教协会及民族和宗教事务局等管理。通常情况下,景区的收入并不会流入寺庙,寺庙僧侣也无权干预景区事务。那些在景区外售卖佛珠、佛教主题文创产品或香花贡品的商贩,与寺庙更是毫无关联。因此,某些自媒体对佛教商业化的批评,实际上是将旅游景区与寺庙混为一谈的结果。事实上,商业化的主要是旅游景区,而寺庙的收入主要依赖信徒的捐赠和佛事活动。这也解释了为何游客在支付了高额的景区门票和交通费用后,进入寺庙仍需购买如6元的“香花券”。那么,寺庙能否免去这笔费用呢?在诸如普陀山这样客流量巨大的寺庙,维护秩序、保持清洁、防火防灾、设施维护等都需要额外的开支,需要雇佣人员,僧侣们也需要领取“单资”(类似工资的生活补贴)。由于政府和景区通常不提供资金支持,寺庙只能依靠自身力量筹集资金。
 
二、如何在寺庙做康养服务?
 
1. 结合寺庙特色与康养理念寺庙康养项目应充分结合寺庙的宗教特色与康养理念,为人们提供身心灵的全面疗愈。可以通过禅修、冥想、瑜伽等方式,帮助游客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同时,结合寺庙周边的自然环境,开展徒步、骑行、森林浴等户外康体活动,提升游客的身体素质。
2. 提供专业的康养服务寺庙康养项目应提供专业的康养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健康评估、个性化康养计划制定等。可以邀请专业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家团队入驻,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指导。此外,还可以结合寺庙的宗教特色,开展祈福、诵经等心灵疗愈活动,提升游客的精神状态。
3. 注重生态环境与食品安全寺庙康养项目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管理。注重食品来源的安全和营养搭配,为游客提供健康、美味的餐饮服务。
 
三、目标客群是哪些?
 
寻求精神慰藉的都市人群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压力山大、心灵疲惫。他们渴望找到一处能洗涤心灵、寻找内心平静的地方。寺庙民宿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为都市人群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修行之地。
 
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寺庙作为宗教与文化的交汇点,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可以选择寺庙民宿作为住宿地点,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禅宗文化等传统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
 
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生活方式。寺庙康养项目通过结合寺庙特色与康养理念,为游客提供身心灵的全面疗愈,吸引了大量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
 
四、案例分享
 
1.日本经验借鉴
 
日本即将实施的新民宿管理法允许寺庙出租空闲房间作为民宿。许多寺庙纷纷响应这一政策,将空闲房间改造成民宿,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这些民宿不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还提供丰富的禅修体验和传统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高野山福智院——文化融合与传——始建于1200年前,拥有最大规模和最大特色的宿坊,以及天然的温泉。房间内部完全保留古代寺院的结构和氛围,园林造景以苏州园林的灵秀风格为主。
 
多个寺庙民宿——设施与服务创新——提供一泊二食(住宿一晚含两餐)服务,餐食以精进料理为主,不使用动物性食材。部分寺庙民宿还引入天然温泉,提供洋式房间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高野山一乘院、信州善光寺等——注重修行体验,提供抄经、坐禅、清晨早课等修行体验,让游客在住宿期间能够深入感受佛教文化。
 
寺泊Terahaku订房平台——利用现代技术提升管理,日本推出的首个寺庙民宿订房平台,方便游客在线预订寺庙民宿,并了解寺庙的详细介绍和活动安排。
 
2.中国寺庙养老基地在中国,一些寺庙开始探索“寺庙+养老”的新模式。
 
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琅口镇镇头村吉祥寺养老院,自1999年起,吉祥寺开始无偿接纳无依无靠的老人。这一善举源自寺庙住持照禅师父在病愈后许下的宏愿,即为孤寡老人提供一个温暖的家。
 
吉祥寺内设有老年人健康中心、文化中心、茶馆、阅览室等设施,为老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休闲方式。以佛教文化为主线,为老人提供心灵寄托和安宁的生活环境。
 
服务方式:①生活照顾:提供免费的食宿服务,确保老人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②健康管理:设有医务室,提供必要的医疗照顾。同时,当地有关部门会定期派医疗团队来吉祥寺为老人进行免费体检。③精神慰藉:组织佛经讲解、佛乐演奏、书画展览、禅修等活动,满足老人在精神层面的需求。④社交互动:鼓励老人之间交流心得,建立深厚的友谊,摆脱孤独感。
 
在吉祥寺养老院,老人无需支付任何食宿费用。老人必须生活自理,因为寺内缺乏专业的医疗设备与医护人员,无法为身患重症的老人提供全面的医疗照护。老人必须信仰佛教,并愿意遵循吃斋念佛的生活方式。这些条件确保了养老院的稳定运营与老人们的和谐相处。
 
“寺庙+养老”模式在我国是一个创新且富有特色的养老方式。它融合了自然环境、文化底蕴、精神寄托、社交互动等多种因素,为老人提供了一种充满活力和幸福的养老体验。然而,该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确保养老院的稳定运营、如何提升服务质量等。
 
五、运营模式和管理策略怎么做?
 
1.明确目标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
 
寺庙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应首先明确其目标客户群体,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寺庙应提供具有佛教文化特色的服务和体验:
 
都市白领:提供禅修课程、心灵讲座等,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寻找内心的平静。
 
文化旅游游客:设计文化旅游路线,介绍寺庙历史、佛教文化等,提供导游服务、纪念品购买等。
 
佛教信徒:提供朝拜服务、法会参与机会、素食餐饮等,满足他们的宗教需求。
 
同时,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房型和服务套餐,如家庭房、单人间、禅修房等,以及包含不同服务的套餐选项。
 
2.建立规范管理制度,确保服务质量
 
寺庙应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住宿环境的干净整洁和设施的安全可靠。这包括但不限于:
 
日常清洁与维护:定期打扫房间、检查设施,确保住宿环境的舒适。
 
安全管理:加强住客的安全管理,如设置监控、消防设备,提供紧急救援服务等。
 
服务标准:制定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确保员工能够提供专业、友好的服务。
 
3.加强营销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
 
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寺庙可以对特色住宿服务和活动进行宣传推广:
 
线上平台: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住宿信息、活动预告,提供在线预订服务。
 
线下活动:举办文化节庆、法会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提升寺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合作推广:与旅游机构、文化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寺庙的民宿和康养项目。
 
4.加强合作与沟通
 
寺庙应与当地社区进行合作和沟通。
 
与政府部门合作: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
 
与其他机构合作:与民宿管理公司、康养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提升项目品质和服务水平。
 
5.选择适合的运营模式
 
寺庙在运营民宿和康养项目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营模式:
 
委托运营:将运营权委托给专业的民宿管理公司或康养机构,利用其丰富的运营经验和专业的服务团队提供优质服务。寺庙通过收取租金或分成的方式获得收益。
自己运营:寺庙自己组建运营团队和管理体系,虽然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能够更好地控制项目质量和收益分配。
出租方式:将空闲房间直接出租给个人或企业用于经营民宿和康养项目。寺庙需对承租方进行严格筛选和管理,确保项目符合整体规划和要求,并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获得收益。
 
六、思考与总结
 
“寺庙+民宿+康养”新模式将宗教文化、自然风光与身心健康完美结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身心疗愈体验。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寺庙资金紧张的问题。然而,实施过程中需注重保护寺庙的宗教特色和文化底蕴,提供特色的康养服务,并加强相关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这一新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寺庙的“住宿经济”,正抢酒店业的生意

上一篇:

第十四届香博会圆满收官!交易额约1.53亿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