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在历经漫长的辩论与博弈之后,世界各国终于在迪拜达成共识——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 28)最终协议公布!
当COP28 主席的木槌敲下,台下的人们开始欢呼。《卫报》声称:“现在,地狱之门就在我们身后关闭。”(now, before the gates of hell close behind us.)
为何这次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成果如此激动人心?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关乎每个呼吸、每颗心跳的气候大会,探寻那些决定地球明天的重要决策。
背景:1.5℃目标即将失败?
你是否曾注意到,今年的冬天异常温暖,近年沙漠洪水、雨季干旱等异常天气越来越多?是的,当我们沉浸在科技与文明的辉煌成果之中时,我们的家园正不断变得岌岌可危!在工业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我们一直在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就像是不断地给地球增加负担,而现在,这个负担正接近它的极限。为了避免全球暖化的未来,2015年《巴黎协定》制定。这是人类对未来的一份承诺——限制全球温升,在这个世纪末不超过2℃,最好努力控制在1.5℃之内。然而,这项承诺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自该协定签署以来,虽然全球减排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这些努力如同滴水入海,远远不足以抵御升温的洪流。现今的趋势若继续下去,我们的星球将会在2100年较前工业化时代升温高达2.4至2.6℃!这一温度,不是简单的数字,也不仅仅是体感上的炎热。它代表着干旱、饥荒、洪水和疾病的增加,代表着无数生命的危机。时间窗口正在迅速关闭,在2028年的第二次全球评估到来之前,若不采取更为强有力的行动,1.5℃的目标将不再可及。COP28不只是一次会议,它是对这份“全球盘点作业”的审阅,它关乎着我们能否逆转危机。迪拜世博城,这座矗立于沙漠之中的奇迹之城,见证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气候集结——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28)。逾七万人的参与本次气候变化大会。从气候适应到金融技术,从教育与性别到全球行动盘点,议题之广泛,无不体现出一个信号:我们正站在一个需要全方位行动的十字路口。
希望:先解决钱的问题
钱,这个近年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讨论的热点,终于迎来了突破。资金历来被视为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在历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关于资金的问题一直是议程上最棘手的部分。资金如何集资、如何分配?这些问题围绕着公平与责任的原则,引发了无数次的论战。幸运的是,今年,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COP28在11月30日开幕第一天就给了世界一个惊喜,来自160多个国家的代表跨越了长期的争议,全体无异议通过正式启动“损失与损害基金”,为那些处于气候变化前沿的脆弱国家伸出援手。设立损失与损害基金,虽然在前一年的COP27上已有共识,但从理念到现实的落地仍然充满挑战。在今年,我们终于看到了这一承诺的具体化,这一进展不仅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息:国际社会正在努力兑现其承诺,同时也是一个有力的信号,表明全球气候行动正逐步从纲领性文件转向具体实践。这次基金的启动获得了4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发达国家明确承诺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融资,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
风向:舌尖上的未来
今年农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河南的小麦和东北的水稻,是中国亿万家庭餐桌上的食物来源。然而,“烂场雨”和“雨洗禾花”的出现,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已经敲响了每个人粮仓的警钟。科学家的警告更是令人忧心:随着热带地区的扩张,我们将面临更高的气温和更极端的降水。这对于那些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现代化带来的乡村空心化,本就让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而在救灾体系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所带来的冲击更是难以承受。在这场气候变化的博弈中,老人、儿童、妇女和低收入者这些弱势群体尤其脆弱。在COP28这个全球气候行动的舞台上,食物安全和农业问题今年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 COP28 的第二天,134 位世界领导人签署了一项历史性宣言——《关于韧性粮食体系、可持续农业及气候行动的阿联酋宣言》,要求建立更具气候适应能力的粮食系统和可持续粮食生产,强调粮食在应对气候危机中的重要性。12月10日,COP28专门拿出一整天,将农业和粮食问题置于聚光灯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东道主称之为“改变游戏规则”的一步。而COP28自身在饮食选择上的性举措,正是这一理念的实际体现。本次大会三分之二的菜单选择是素食或纯素食!COP28也是首届有意识增加植物性饮食比例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这不仅是对健康和美味的追求,更是对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的一种承诺。预计在为期两周的大会中,有70,000多名参与者在70多家餐厅享用到250,000份环保且营养的餐食。是的,素食与环保减碳息息相关。从全球来看,牧业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超过15%。如果人类减少肉类消费,那么我们不仅会减少畜牧业产生的碳排放,还将节省土地和粮食来喂饱更多人。饮食的选择看似微小,其实也是为人类的未来投出自己宝贵的一票。COP28的饮食选择选择,正是在告诉世界: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对抗气候变化,即使是最微小的改变,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焦点:化石燃料怎么办?
在这场气候大会,最扣人心弦的,是关于化石燃料的激烈辩论。化石燃料,这个支撑起现代文明能源体系的基石,其影响如同双刃剑,既是发展的动力,也是环境的负担。对于那些依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支撑经济的国家而言,淘汰这个词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一些油气生产国,化石燃料占财政收入的80%-90%,如果淘汰了,当地怎么发展?而另一方面,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暖化、海平面升高,一些小岛屿国家即将淹没。如果不能拿出强有力的措施遏制碳排放,当地人又如何生存?12月12日,由于分歧过大,气候协议的初稿遭到全面拒绝,大会上出现了消极情绪。但各方都不希望最终草草收场,谈判进入了“加时”阶段。12月13日,迎来了转机——会议宣布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成果:一项里程碑式的协议诞生了!协议将“摆脱化石燃料”写入文本。在迪拜的谈判桌上,代表们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决心。这个协议不仅得到了美国和欧盟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它让那些依赖化石燃料的产油国和新兴发展中国家都参与其中。协议中的智慧在于,它没有简单地要求各国立即停止使用化石燃料,而是呼吁各国以公正有序的方式迅速转变能源体系。既顾及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又展现了对全球生态未来的深切关怀。这一协议的核心不在于强制,而在于激励全球共同努力,共担这一历史性转变的责任。它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世界正在携手前进,朝着一个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迈进。尽管这个协议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它无疑意味着化石燃料时代结束的开始。
结语
这是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气候大会。超过7万个不同肤色、文化、语言、信仰的人,共同关心地球的未来。在这场会议中,有携手共进的温暖,也有针锋相对的紧张。不得不说,最终协议的达成,来之不易。在此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国家、种族、信仰的凝聚力。
保护我们的星球,不仅仅是一场大会的任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使命。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增加素食比例,从身边做起,携手前进,因为,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