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素更健康
张芷睿说,2005年的某一天,20岁的她心血来潮,与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先生约定吃一天素,不是为了动物或环境。没想到吃了几天后,她闻到以往最爱吃的蛋和肉竟不断狂吐,这反应让她非常吃惊:“原来,身体替我决定了一切。”于是,她便吃素至今。原本有大肠激躁症、过敏性鼻炎,加上,常常到医院打点滴的张芷睿,因为吃素,十多年来没有再发作过。她30岁的时候生了大女儿,不禁思考:“我要留给孩子怎样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垃圾、气候失控的星球?我不希望,所以我决定要为的小孩做点什么。”张芷睿从自身喂养母乳思考起,人类可以哺乳小孩,但是动物生产后却必须母子分离,从牛羊挤出的母乳成为人类的食用奶:“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买卖交易,我觉得也是身为妈妈的我,更应该去为这些动物妈妈发声,人类和动物都是整个宇宙的造物者。”与此同时,张芷睿想到小时候住在雾峰山上的情景,路边可以采西红柿,身上一擦即可食用,山上的溪流水位高,舒服又清澈:“我家种的荔枝、橘子、柳丁、柠檬等都不用农药、施肥,只靠天然的土壤养分就可以,可是后来要用到农药。环境破坏太严重,水源也没了。环境一直在改变,蚊虫变多了。”“可以明显感受到环境大大被改变,”张芷睿说,家中的农产品都是供自家食用,应该要无毒安全,但外来虫越来越多,无法不用农药,“我曾经念我爸爸,为什么要一直放农药?他说他已经将农药量减到最低了,如果不放,可能连一颗柳丁都收不到。我想把土地恢复到我过去看到的模样,留给我的下一代。”张芷睿决定采取更主动的方式,办无肉市集,让更多人看见还能有什么选择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
2推素,带动更多人吃素
张芷睿说:“吃是最开认识素食的方式,而市集可以聚集人潮,当我把所有好吃的品牌跟料理集中在一个市集,可以更有效地让人知道,吃素这件事情是可以形成风潮的。”“我希望摊商能够明白传递,素食让人吃了(有)感动的力量,通过吃好吃的素食,影响更多人喜欢素食,感受到吃素的好处,比如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不给地球造成太多负担。”说话又急又快的张芷睿说,“许多几乎没有吃素经验的民众来逛无肉市集,可以感受到一股‘爱力’,彼此感染心中的爱与信念,可以交到有共鸣的好朋友,传递无肉的文化。”2019年,无肉市集正式开办,第一场活动在台中丰原举办,很成功,但张芷睿思考的是:“垃圾太多了,吃素怎么可以不环保?”接下来的活动她努力与合作厂商沟通,强调要做到“裸卖、零废”,例如卖生面线不能有包装纸和橡皮筋,消费者要自备环保袋和餐具,后来果然创下一场4万人次到访却不见垃圾的惊人纪录。曾有人评价无肉市集是“很麻烦的市集”,但张芷睿宁可大家麻烦也不要为地球带来麻烦,这也成为无肉市集的精神与特色。至今,无肉市集已经办过14场,创下单场108个品牌参与的纪录,还举办许多快闪、聚会、讲座和公益活动,并与多个品牌合作。张芷睿说,一次又一次的活动,让更多人体会到素食对地球的友善、生命的美好。例如,有一个合作伙伴本是肉食者,加入无肉市集几个月后,不只自己改吃素,将品牌也改成素食,还去参加铁人三项,用行动证明素食对身体的益处。
3乐善好施
张芷睿不仅推广素食,更坚持每办一场市集就做一场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她说,自小有记忆以来,乐于分享的父亲总是无私帮助每个人,义务替别人修剪树木、蔬菜水果免费分送、发生地震时骑着摩托车到处救人……为她树立了“服务世人”的行为榜样。张芷睿也提到,在推广素食时,其实碰到许多问题,例如大众对素食的第一印象,常常是炒蔬菜或是烫青菜等,其实,素食非常多样化,还有素卤肉饭、素蛋糕等意想不到的食物。除了对素食品类的印象单一,也有人认为素食等于传播信仰,张芷睿曾想为偏远地区的孩童提供素食餐点,却被看成传教而被拒绝。虽然在执行的路上困难重重,但只要想到自己的理念和其他伙伴,还是决定克服困难继续坚持下去。张芷睿说:“出来奉献力量时,会觉得心灵很满足,也更知道怎么去珍惜和关怀别人。我很喜欢跟慈济人一起共事,不会觉得是在工作,而是一种共享、共善的感受。”张芷睿希望吃素的感动能不断传递下去。国际素食倡议先驱威尔·塔托博士说:“一日三餐能让我们重新思考自身与外界的关联,每一餐都是一个仪式,我们吃进的不只是食物,更是选择与万物连结或是失联的仪式。”不如从一餐无肉,或是一日无肉开始,爱自己,也爱地球,让人人更健康,疾病愈来愈少,让病毒真正地远离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