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不只是饮食习惯,更是种生活态度
姚仁禄说:“真正促成我决定吃素是在将近40岁的时候,我养了九条狗,每天早上,我(都)要开一个牛肉罐头跟一个鸡肉罐头,混在一起,然后分给它们。它们都会在下面等着,坐在那里很乖,吐着舌头,等东西吃,那个表情(很可爱)。可是有一天,开罐头的时候,我看到罐头上画了一个牛头,也很可爱,那表情跟我的狗一模一样。突然就有个念头跑到脑海里,‘我为什么杀它给它?如果有人要杀我的狗去喂牛,我要不要?’”
“我开始觉得,必然有个地方搞错了。由于工业化畜牧业的发展,我们吃肉,几乎已经不会有生命被杀引起的不舒服感受了。”
“此外,我们的媒体,经常报道行车记录仪或路旁监控摄像头拍摄到的车祸,却绝对不会站在动物的立场,陈述它们死前的心灵。如果我们养猫养狗,在它们身上,我们感觉得到它们的喜怒哀乐,我们怎么会感受不到牛猪鸡鸭被杀之前内心的恐惧?所以我决定吃素,很快就开始吃素了。”
万事开头难,姚仁禄曾在他写的《创意姚言》(2007年出版)里大吐刚吃素时的苦水。 “吃素之后上街吃饭,大家听到来了一个吃素的,就很自然地说,‘喔,那来一道罗汉斋’,好像吃素活该,(吃素)只能吃罗汉斋。我常设法点一些有点想象力的菜,服务员虽然客气,我却读到这样的表情,‘唷,其他好吃的,别想了,你不是吃素吗?怎么还想好吃的?不吃肉,哪来好吃的?!’结果,有很长的时间,罗汉斋就成了我非常痛恨、但又不得不点的食物。”
令人庆幸的是,现在吃素很方便,吃素的年轻人也多起来。“我很高兴吃素的年龄越来越年小,2018年4月1日英国的《卫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素食主义不可阻挡的兴起:边缘运动如何成为主流》,报道的重点如下: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英国纯素食者人数增加350%;2016年有54万2000人表示他们是纯素食者;2018年参与英国纯素挑战赛者,其中60%年龄在35岁以下,而且比2014年首次推出时多了3300人;2012年至2016年英国推出的纯素食品增加185%。”
“这非常好,因为大家对于爱护地球、爱护健康非常重视。”
找到一条没人走的路
除了素食者、作者这些身份标签,姚仁禄还是名建筑设计师,23岁时创办第一个专业设计公司“大仁”(以DAZA为名,服务亚洲各地之跨国企业),接的都是大案子,28岁当上台北室内设计工会的理事长。
姚仁禄认为都市建筑面对人口、地球暖化等议题,应运用科技知识、爱、美、善来面对问题。他说,建筑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达百分之三十九,未来每栋建筑物都该想办法减碳。
姚仁禄把“绿墙”观念运用在闷热的停车场,在立体停车场的每层楼四周,都种满爬藤类植物形成绿墙,不用加装抽风设备,就能达到净化空气和循环的效果,他说:“这种风吹在身上很舒服。”
姚仁禄在48岁时担任电视台总监与文化执行长,他轻松游走于不同的领域,从来不缺安全感。对此,他表示:“你要放弃你很安全这个想法,你很安全的话,一定是跟着别人的路。”
因为不随波逐流,“创意”会成为开辟新路径的方法,他解释道:“每个人都在一个位置上,我们也都有一个理想,想要到另外一个位置去,这两个位置的中间需要有方法过去,那个通常叫做‘设计’,但是设计有一万个方法,找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我觉得那个就是‘创意’。”
“‘创意’两个字在被用烂了,大家觉得搞怪也是创意,什么都是创意。其实创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你认真去做,创意让我们永远有路。”
该如何培养创意呢?姚仁禄认为要先把地图丢掉、让自己迷路,然后永葆好奇心与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如果你不够好奇,其实你不太会有创意。”
阅读的意义
姚仁禄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地藏经》,座右铭则是《金刚经》中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相比完整读完一本书,姚仁禄更看重整个“闻思修”的过程。
“闻,以现代来说,不一定是听,可以是看书、看电影,看剧也可以,闻完后要思考,思考要够深,不应浅思;最后一个就是修,亦是练习,这样才能培养出扎实的功夫,当人阅读得够广、够多,思考得够深,就能修得勤快。”
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姚仁禄不假思索地回答:“改变你的脑袋。”
怎么定义人生的幸福呢?姚仁禄说:“自我实现最重要,但心安理得同样重要,品德就是让你一生‘心安理得’的基本要素。我常对太太说,孩子可以依照他的兴趣发展,可以不顾他人的目光,可是一定要做正牌的人,正牌的人不和坏事牵扯,生活起来也就心安理得,能够尽量远离生命中的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