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556869891

习近平首尔话中韩友好 提地藏菩萨化身金乔觉

2014-07-09来源:素食导航   
 中韩友好佳话俯拾即是:提地藏菩萨化身金乔觉

  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中韩两国毗邻而居。百金买屋,千金买邻,好邻居金不换。回顾历史,中韩友好佳话俯拾即是。从东渡求仙来到济州岛的徐福,到金身坐化九华山的新罗王子金乔觉;从在唐朝求学为官的“东国儒宗”崔致远,到东渡高丽、开创孔子后裔半岛一脉的孔绍;从在中国各地辗转27年的韩国独立元勋金九先生,到出生于韩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曲者郑律成……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相扶相济的传统源远流长。韩国古代诗人许筠写下的“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的诗句,完全可以用来形容中韩两国人民友谊。

  金乔觉驻锡九华山  被认为地藏菩萨化身

  金乔觉,又名释地藏,俗称金地藏。为古新罗国国王金氏近族。他早年为新罗宗室,亦是派遣至唐朝的留学生。

  唐朝开元年间,古代新罗宗室公子金乔觉,世寿九十有九,曾驻锡九华山,居于南台,风餐露宿刻苦修行,在世灵迹不断,华人与朝鲜人皆认为其是地藏菩萨的化身。以至十几个世纪以来,在此修行、成就者不乏其人,来此朝圣、参观者络绎不绝。金乔觉在中韩两国有极为广泛的影响,并成为中韩两国佛教和人民友谊的象征。

  新罗王子金乔觉  一袈裟之地得九华山道场

  据说,金乔觉早年曾经来大唐留学,汉学修养颇深,其诗作被收入《全唐诗》。此间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自诲说:“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于是回国后,毅然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金乔觉24岁时,带着神犬谛听,西渡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几经辗转,卓锡九华。九华山当地的一位隐士费冠卿在他的《九华山化城寺记》中详细记录了这位行脚僧来到九华山的故事。

  新罗僧人金乔觉,法号地藏,是新罗国的王子。样貌奇特,身长七尺,力大无穷,24岁落发出家,航海来到中国求法。此时的中国正值盛唐,佛教大规模的经典翻译基本结束,大小乘理论均扎根中土,佛教的发展处于繁盛时期,长安城内寺院林立,社会风尚礼僧敬佛,重视国际性的商贸文化交流。不仅向佛教的发源地派遣留学僧,延请印度高僧来华讲经布道,还向朝鲜三国,日本等国传播佛教。吸引了众多的异国僧伽来华修行求法。金乔觉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此时的唐朝佛事兴盛,但九华山尚处在原始状态,荆棘遍布。东崖禅寺,是现在九华山的四大丛林之一,旁边这块被称为东崖的巨石,传说就是当年金乔觉初到九华山的依止之处。他每天爬上这块巨大而平坦的岩石,坐禅诵经,息止妄念。当时九华山上有一个老员外叫闵公,布斋好善,经常供僧,但是每次还是无法供到100个僧。有次供斋刚刚开始,金乔觉僧人来了,刚好够100个。但是金乔觉说我不是来化斋,我是来化山头的,我要盖庙,我需要一个地方。闵公问你要多大地方呢?他说我要一个袈裟之地。传说金乔觉将袈裟向空中一撒,化作一团红云,将九华山的99个山头都覆盖了。闵公见金乔觉佛法无边,便把整个九华山都献给了他。

  放弃王子生活   来华苦修求法

  金乔觉是新罗王室成员,他不为豪华的物质生活所惑,毅然落发为僧,来华求法。“时有僧地藏,则新罗国王子金氏近属,落发、涉海、舍舟而徒,自千里而劲进”(《九华山化城寺记》),来到地处皖南的九华山修行。记中的僧地藏即金乔觉据记载,金地藏原为新罗国王近族,佚其名,法名乔觉,俗姓金,圆寂后被尊为地藏王。他于唐中叶渡海来九华山苦修,被人所崇拜,至今香烟未绝。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时(开元末),有僧地藏则新罗王子,金氏近属。”《唐池州九华山化城寺记地藏传》:“释地藏,姓金氏,新罗国王之支属也。”金乔觉本人写的《酬惠米》一诗,也说明他本人是一个放弃继承王位削发浮海来中国的高贵的新罗“王子”。诗中说:“弃却金銮衲布衣,修身浮海到华西。原身自是酋王子,慕道相逢吴用之。”

  金乔觉来华后,他的新罗同胞、家人还来找过他,请他回国,而他不为所动。据《青阳县志》载,金乔觉来华后第九年,有两个名叫昭佑、昭普的新罗朝臣,受国王的派遣专程来华,请他回国。金乔觉谢绝了他们的要求。他们二人未达到目的,“因筑室居此修炼”。其所筑修炼之室就是现今保存在九华山东北麓的二圣殿。

  九华山化城寺广场尽头有娘娘塔旧址,正中有一口井。关于娘娘塔,这里有两种传说。一说是:金乔觉到九华山后,家人曾派人来寻找,没有如愿。一年冬天,母亲带两个仆人来九华山。找到儿子后,她悲喜交加,连哭三昼夜,眼睛瞎了。母亲经常打井水洗眼,终于复明。所以,人们把这口井称为“明眼泉”。另一说是:爱上金乔觉的新罗女人,历尽艰辛,千里迢迢来九华山找金乔觉。她见金乔觉出家成了和尚,便痛苦万分,投井自尽了,后人遂在井上建塔纪念。而九华山东北麓的二圣殿,又相传二圣就是金乔觉的两个舅舅,他们从新罗来寻找,劝外甥回国,金乔觉不但不为所动,反而度化他们在九华随着金乔觉苦修,示寂后遂立庙塑像。

  金地藏卓锡九华之际,九华山尚处在原始状态,荆棘遍布,虎豹凶兽出没无常。但金地藏凭藉毕生事佛无所畏惧的顽强精神,毅然卓锡于斯,岩栖涧汲,修禅苦行。

  九十九岁示寂  化身地藏菩萨

  金乔觉是唐朝新罗国王子,九华山佛教创始者,舍弃亲情和优越生活,来到中国腹地九华山,释经传教,几十年如一日,其“众生度尽方正普提之宏愿,有大地忍辱负重、摄含万物,无私奉献之寓意”,故人称地藏菩萨。

  金乔觉“送童子下山诗”是其仅存留两首诗中之一首,背景是大师虎口搭救一童子,为报答相救之恩,孩童父母将其留在地藏身边。然童子年幼,思念山下父母、伙伴,难耐空门之寂寞,地藏乃通达之人,毅然让童子回家与家人团聚。此诗应是金乔觉送童子下山归来思绪涌动欣然记述的。诗文是:“空门寂寞尔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添瓶涧底休招月,煮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贞元十年(公元七九五)夏天的季节,一日他于大殿中召集僧众诸师告别,诸师茫茫然不知他的所以,当时祗见群山在着悲鸣,岩石在着陨坠,日月在着变色,而他却安祥的结跏趺坐的示寂了。那一年正是他九十九岁的时候。

  圆寂后,肉身安在石函中。经过三年的时间,徒众们开启石函,发觉肉身没有丝毫损坏,而且颜貌如生无异,于是举舁肉身迎入神光岭宝塔,一路上只闻骨节摇动犹如金锁撼鸣的声音,经云:“菩萨钩锁,百骸鸣矣。”可以证知为真正的地藏菩萨应世无疑。同时礼拜恭敬金地藏菩萨真像,所得的利益,皆如地藏经所载无异,更为明确显证。因此,千数百年来,佛教的信徒不辞数千里的遥远,而乐于发心前往朝拜者络绎不绝!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少林寺迎71名俄罗斯弟子 20国120名洋弟子同修禅

上一篇:

福慧慈缘闻思讲堂举行2014上半年总结会暨传灯法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