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556869891

专家热议:“土豪式”的艺术消费时代

2013-12-24来源:素食导航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去年的深度调整之后,“回暖”成为今年艺术市场的主基调,然而在艺术市场平稳发展阶段,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其中新买家是最为值得探讨的话题,业内人士透露,在今年的艺术市场中,新买家多以消费为主,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艺术市场经过狂热的投资时代,是否已经进入消费时代?12月20日下午,以“艺术市场:‘认知消费时代’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艺术品高峰论坛暨芷兰雅集2013年度峰会,在北京光华路5号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寇勤、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著名收藏家刘文杰、著名明清家具鉴赏专家周默、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一西平措、上海新民晚报艺术评论主编林明杰、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双舟,在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姚长盛的主持下,纵论艺术市场中的消费行为以及对市场发展的影响。



艺术品市场的春来真的来了吗?
 
  艺术“消费时代”真的来了?
 
  “对于中国这么庞大的一个新兴市场,很难用‘亿元’或者‘消费’来概括。不过,现在应该说是历史上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好的时代,而且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以前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投资行为、收藏行为,我想,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个市场中的消费行为。”论坛一开始,中国嘉德董事副总裁寇勤便抛出“艺术消费”的概念。
 
  既然谈论的是艺术品的“消费时代”,那么这个时代应该具备什么特征呢?著名收藏家刘文杰提出:“正因为有了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才有了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文化消费。而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灵魂。消费文化首先是提升自己的境界,其次是增加财富。所以文化消费必将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的主流消费。”
 
  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进一步阐释:“艺术品的消费分两个层次,首先是物质性的,比如前段时间大家投资艺术品比较注重《石渠宝笈》著录,而实际上,乾隆收藏的艺术品也是良莠不齐,但是市场不论青红皂白,只要经《石渠宝笈》著录,动辄过亿元,而非常好的作品,没有经乾隆收藏,价钱反而不高,这说明大家考虑更多的还是投资,对财富的认定比较清楚;其次文化品是能量消费,从消费角度考虑,我们应该找文化能量高的东西消费。”
 
  然而,如今是否已经到了艺术市场的“消费时代”?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双舟认为:“有了艺术就有了消费,只不过消费的形式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艺术品消费就没有艺术品市场。但艺术品消费和艺术品的消费时代存在很大区别,只有少量人欣赏艺术品,艺术市场就会存在,但不能说已经进入消费时代,大众化才是艺术品消费时代的标志性特征。”
 
  刘双舟同时指出,从经济学角度讲消费是有效需求,买不起上百万的齐白石作品,买艺术风格相仿的作品也称之为消费,艺术品的真假是消费层次问题,不是消费本身的问题。
 
  著名收藏家刘文杰补充:中国书画收藏在历史上有四次高潮,现在是第五次高潮,由于参与的人数是历史上的N倍,参与的资金量是历史上的N倍,参与书画交易量是历史上的N倍,所以中国的书画真正进入到消费时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次消费也标志着中国的文化更加成熟。
 
  然而,熟悉佛教艺术品市场的一西平措先生则认为,佛教艺术品在消费方面并不明显。“欧美人上百年来一直进行佛教艺术品的收藏,他们大部分人不是佛教徒,也不懂佛教,完全是从审美的角度欣赏,而国内,95%以上的人还处在投资阶段。我们不能说投资不好,他们是推动整个艺术板块前进系统的最有力的机器,投资的人能让机器有效运转,给收藏家铺垫一个新的领域,但我不太敢说佛教艺术品市场已经进入了消费时代,不敢说我们在消费佛像,消费信仰。”
 
  长期进行古典家具研究的周默更是认为过度的消费大量破坏大自然的珍惜资源,他表示:“家具收藏有两个层次:一是炫富;二是赚钱。很多人都是今年买明年卖,现在对于家具的欣赏,往往看年代、材质,从紫檀到黄花梨,再到席卷全国的金丝楠木,完全从木材本身,从财富、增值潜力方面来的,这是投资还是消费,我不能给它一个清晰的概念,我觉得是品位低俗、恶俗的事情,这是所谓的文化消费中非常不好的暗流,是不堪的东西。”
 
  长期观察市场的林明杰则很明确的指出:在当下的中国,消费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现在我们希望“消费时代”的到来。“早期的艺术品市场很小,但很多人都是因喜欢而买。上海一位老演员因为喜欢一件紫檀的柜子,借钱买回家,他没有想过要卖掉或者能升值,就是纯粹的喜欢,这是消费,但属于低层次的消费。当时的艺术品市场,无论从研究、财力还是收藏等级都是浅层次的,但还没发展到高层次的收藏时代就迎来了狂热的投资时代,因而消费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
 
  艺术品消费毕竟不同于普通商品的消费,首先需要对艺术的理解达到一定的层面。“这几年中产阶级的钱可用量越来越少,买完一套房子后,连买墙纸的钱都没有了,怎么可能会去买画?更不要希望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们去消费,因为中国的医药费就拖垮了他们,根本谈不到艺术消费的层面。在这种情况下,要等待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才会有艺术品消费时代真正的到来。”
 
  “土豪式”的艺术消费,值得提倡吗?
 
  虽然不能给予“消费时代”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消费行为”在艺术市场上确实大量存在。“我的一个朋友是做企业的,有一定实力,有一天他给我打电话说,在北边买了一套很大的别墅,准备花个千八百万,把屋子布置一下,让我帮着出出主意。他是收藏吗?不是。是投资吗?他对价格没概念,我只能理解为他这是一种艺术品的消费行为。”寇勤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我大致统计了一下,中国嘉德2013年拍卖总成交额60余亿,其中70%的成交额是10万元以下的拍品贡献(邮品钱币除外)。这说明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是未来艺术品市场发展方向的问题。我虽然不认为现在艺术品市场已经进入了消费时代,但我倾向于关注消费时代,并认为朝这个方向努力是正确的。”
 
  而从艺术市场的参与人群分析,刘尚勇指出:“观察当下参与艺术品市场的人群结构,不难发现,买得最热闹的还是以消费为主的人群,他们热情高涨,虽然买得不是最高的拍品,到一、两百万就停手,应当说从物质消费转化为精神消费,这是一个好现象,虽然有些浮躁,有些土豪气,但是值得提倡。”
 
  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艺术品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经历了狂热的投资潮之后,“土豪式”的艺术消费是否值得提倡呢?林明杰认为:“土豪未必是坏事,西方印象派的市场就是被土豪捧起来的,因为他们是市场的活跃者。”
 
  刘双舟也表示对土豪的支持。“我个人认为艺术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艺术欣赏水平的高低问题,不存在穷富的问题,而艺术品消费和其他日常用品的消费不太一样,日常用品消费有上限,比如买房子,一个人20平米的房子足够了,但是两万平米,十万平米就是浪费,但是买多少艺术品是浪费呢?不存在,越多越好,只要你有钱愿意买就是对艺术品市场的一种支持,是有好处的。”
 
  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郑华星花费2.3亿港元请到一尊永乐佛像,被大家指为土豪范儿的消费行为。一西平措认为:“郑先生对艺术品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他是一位雕刻家,创作了很多金丝楠木雕刻艺术品,他本身就有很高的审美品位。他在香港买到这尊永乐佛像后,他夫人发来短信说:‘钱终究是纸,佛永远是佛’。从这句话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完全超越了一般消费概念的信仰。”
 
  而周默却对这种消费持反对意见,他不主张艺术的全民消费,他认为文化消费要有认同感,应该建立在审美情趣的基础之上,“现在很多伪专家也起到了很坏的作用,把不好的东西介绍给大家,总是让大家买一些丑陋的、没有艺术含量的艺术品,这对艺术消费起到了负面作用。”
 
  电商加速艺术品消费?
 
  与电商接轨,正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大热点,近两年也不断有企业和网站平台推出“网拍”业务,针对中产阶级推出平民化的艺术品,然而这种模式会影响并加速艺术品消费吗?有过网购经历的林明杰认为,电商对艺术品消费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前几天我在某网站买了几个老的茶杯,本来是想用来喝茶的,但是看着很漂亮,舍不得,放在柜子里,结果变成收藏了。现在网上开店的都是内行,他们也怕假货混进来,并且建立了规则,只要找出瑕疵就可以无条件退货,所以网购特别受年轻人喜欢,他们不习惯老行当里的游戏规则,网站新的秩序对年轻人会有一种启发和推动。”
 
  一西平措也认为艺术品电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艺术品给大家最直接的感受是要亲眼看到它的体量、色彩和线条,现在电商平台通过服务解决这个问题,并大大降低了预展的成本,因而网上拍卖将来会是一个大的趋势,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完全转变,他们习惯从网上获取信息,拿着平板电脑到预展现场。”
 
  “很多低端艺术品不在传统拍卖公司拍卖,所以网络拍卖是传统拍卖业务的一个补充,这是相互促进的事情,从网络拍卖培养了很多的消费者,最终变成收藏者,后来变成投资者,‘新土豪’被培养出来了。”刘尚勇表示。
 
  艺术品电商一方面补充了传统拍卖的不足,同时为年轻一代提供了艺术品新的消费途径,但是从法律的角度,刘双舟提醒:目前假如已经进入艺术消费时代或者正在进入,从法律角度来讲,目前我们国家的法律并没有做好准备,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大相国寺梵乐 登上国家名片

上一篇:

灵隐寺北大南开云林奖奖金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