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559829569

《中华珍本宝卷(第一辑)》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举行

2013-03-21来源:素食导航   
2013年3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马西沙研究员主编的十卷本大型宗教文献资料集《中华珍本宝卷(第一辑)》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华珍本宝卷》项目主持人马西沙回顾了宝卷研究项目的立项与运作情况,并与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宝卷的价值、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所谓宝卷,是唐、五代、宋变文、讲经文所演化的一种传播宗教思想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最初的宝卷即变文、变相的结合,至少到了明代初期,宝卷已经开始与民间宗教相结合,成为民间宗教、民间道教、民间佛教传播宗教思想的一种形式。

宝卷是研究中国古代民间宗教的基本资料。明、清时代,中国的正统佛教、道教走向衰落,而新兴的民间宗教教派则大批涌现,在信仰领域取而代之,成为彼时民众信仰的主体,影响着各地区的民风民俗及下层民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这些教派的教义载体就是宝卷。因此,要研究近古民间宗教信仰,宝卷就是最基本的资料。

宝卷也是研究俗文学的重要材料。宝卷与变文、变相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初的宝卷是以佛教徒向世人说法的通俗经文或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世俗故事为蓝本。可以说,大部分宝卷是从变文、讲经文演变而来。至少到元、明时代的宝卷与唐、五代的变文、讲经文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如所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内中词曲更多,故事情节更为曲折,社会功能也更为复杂。

宝卷还是研究艺术史的重要资料。宝卷不仅具有宗教的经典性,而且具有古代绘画、书法、版刻的艺术性,是研究宗教艺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当代学界对宝卷的发现与搜集、研究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顾颉刚、胡适、向达等在宝卷的搜集和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其中尤以郑振铎为著。日本等国外学者在宝卷的编目与考证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据专家整理,现存宝卷有1500余种,不同版本达5000种,是继《敦煌文书》、《中华大藏经》、《中华道藏》之后的大型宗教文献资料集。《中华珍本宝卷》则从中选出其中的孤本、珍本、有重要研究价值者,影印出版。遴选的标准是:1 年代久远者;2 有研究价值者;3海内外之孤本者;4版本稀有者;5品相佳、文字精妙者;6内容丰富、卷帙较大者。其中多数宝卷为首次出版。

据《中华珍本宝卷》项目负责人马西沙介绍,《中华珍本宝卷》的整理出版得到了学界和文物界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已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

据悉,《中华珍本宝卷》计划共出五辑,每辑十册,此为第一辑共十册。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南瀛佛教界全民祈福点灯暨敬老表扬园游会举办

上一篇:

六祖惠能诞辰1375纪念日 禅宗文化“祖庭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