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组织公益机构召开沟通交流会
昨日下午,十余家草根公益组织聚集在南城山顶洞人素食茶馆,在公益分享会上畅所欲言。“过去的8年里,我一直在做慈善,但是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搭建一个公益平台,汇聚更多慈善的力量,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山顶洞人素食茶馆老板卢叙安称,没有人富有到不需要别人帮助,也没有人贫穷到不能帮助别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身边人,号召更多的社会大众参与慈善,就是该公益创想平台成立的初衷。
卢叙安透露,山顶洞人计划招聘一名干事,作为各家公益机构的公共秘书,负责协调、联络各公益机构在该平台举行的各项公益沟通会、展示会及公益活动。
此外,还将把茶馆内的国学厅等空间作为公益机构的活动场所。公益机构只需提前预约,便可以在此开展公益活动,解决场地问题。
“我们还将利用触摸屏、公益菜谱、微信、门口宣传栏等方式,发布公益机构的各类公益信息。”卢叙安说,同时,该公益平台还将定期组织公益机构召开沟通交流会,实现资源共享,“希望这里变成一颗‘ 火种’,汇聚更多的公益力量。”而该公益平台的建立和维护资金全部来源于茶馆的盈利收入。
公益组织终于“抱团取暖”
据了解,东莞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总干事吴钰祯曾表示,东莞公益组织内部交流合作不多,建议“抱团取暖”。而该公益平台的建立,就是“抱团取暖”的一种方式。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慈善,从刚开始募捐10元钱都很难,到现在很多组织、机构主动找我们,要跟我们合作开展公益活动,所以大家要有信心。现在又有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心得,真的是很好的一件事。”隔坑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谭翠莲称,现在大家可以“抱团取暖”,共同推动东莞慈善事业的进步。
延伸
设立员工小微公益基金
据了解,山顶洞人素食茶馆开办至今已有8年。“最初几年有亏损,后面几年才有盈利。”卢叙安说,这几年来,茶馆所得的盈利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包括助学、修路、建立学校等;而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茶馆连续一年,将每周五营业收入的20%捐给灾区群众。为了探索全民公益模式,茶馆最近成立了内部员工小微公益发展激励基金。卢叙安介绍称,茶馆共有60名员工,大家目前已成立织毛线等公益小组。员工利用业余时间织好的毛衣、围巾等,要么送给老人,要么拿去义卖。“以这种方式让他们知道,再普通的一个人也可以做公益。”此外,还有捡垃圾、读书会等公益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