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经纬网11月23日讯:据台湾媒体报道,每年11月25日为“世界无肉日(MeatlessDay)”,这是一个以关怀动物为基础,推广以素食取代荤食的节日。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数千万人共襄盛举,平日没有吃素习惯的人们,会在这天要求自己吃素,利用群体的力量节制口腹之欲,不吃荤,更不消费皮草、牙饰印石等动物制品。期许人们能够透过吃素方式摒弃一切形式的暴力,并唤起全世界人类对生命的珍爱和同情。
据报道,吃素一开始虽是宗教规戒,但随着近年来慢性疾病盛行,以及气候异常、粮食短缺等问题,愈来愈多学者认为吃素不但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还能有效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吃素”自此成为一股时尚养生风潮。不过,吃素虽然健康,却也有它的利与弊存在,究竟我们应该如何吃素,才能吃的健康又环保呢?
首先,我们可以先来认识素食者的形态,依照饮食种类区分,包括只摄取植物性食物的“纯素食”、额外可补充奶制品和蛋类的“蛋奶素”以及适度选择动物性食物的“健康素”。纯素食者因只食用植物性食材,选择较小,因此最容易出现营养问题;健康素则以促进健康为目的,非完全排除动物性食物,因此营养方面较为充足,也是营养学家最鼓励的素食方式。
根据医学研究指出,素食者因吃素而补充了充足的纤维素与维生素A、C、E,较少摄取到饱和性脂肪酸,确实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罹患率;不过也因为素食者不吃肉,也可能导致缺乏维生素D、B12、钙、铁及动物性蛋白等,容易造成免疫力差、贫血或骨质疏松。此外,由于素食口味较清淡,业者在制作仿荤食品时会加入许多食品添加剂,其他食材也会提高调味料的比例,或采油炸方式烹调,人们便容易摄取过多热量与添加物而导致肥胖或疾病。
医师建议,素食者饮食除了要注意热量与蛋白质摄取外,也要记得额外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食材方面则多挑选天然、未经加工的食品,种类则可依照“彩虹搭配”原则进行组合,例如:米、麦、玉米等“白色食物”,黄豆、米麸等“黄色食物”,花椰菜、海带、奇异果等“绿色食物”,红萝卜、西红柿、南瓜等“红色食物”,以增加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