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吃早餐
导致胆囊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不吃早餐。不吃早餐导致空腹时间过长,而空腹时胆汁分泌减少,胆汁中胆酸的含量随之减少,而胆固醇含量不变。长此以往,胆汁中的胆固醇就会处于饱和状态,使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形成结晶,使胆固醇结石越结越大。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滞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性。
少吃多餐八分饱
已经患有胆囊炎、胆石症的人,不宜饮食过饱,尤其不可暴饮暴食,因为饱餐和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胆囊强烈收缩,可诱发炎症和绞痛。最好的办法是每2~3小时进食1次,量不宜多,关键是少量多次,以促进胆汁分泌。尤其是晚餐宜八分饱,就是离开餐桌时还有食欲,还能吃。
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
如果过食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使胆固醇沉淀而形成结石。还有,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改变胆汁成分,使胆固醇与胆色素含量增加,脂肪代谢也易发生紊乱,胆汁浓缩,胆囊收缩功能也降低,更容易形成结石。所以,饮食以清淡为主。
根据自身状况,控制油腻食物
高脂饮食会引起胆囊收缩,使胆囊结石更易嵌顿。必须严格控制食用动物脑、动物内脏、蛋黄、咸鸭蛋、松花蛋、鱿鱼、沙丁鱼、鱼籽、蟹黄等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以及肥肉、猪油等高动物脂肪食物。含脂肪量高的坚果类食物也要少吃,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开心果等。食物脂肪应该分在各餐之中,不要集中在一餐内。
没必要完全吃素
许多胆石症及慢性胆囊炎患者因为害怕疾病发作而拒绝一切油脂和荤食,完全以素食为主。但是,长期只吃素食容易造成胆囊内胆汁排泄减少,胆汁过分浓缩淤积,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破坏了胆汁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和加速胆石的形成,使胆囊炎患者病情加重。
大量饮水助排泄
每天应保证饮水量达到1500~2000毫升(约7~8杯),以稀释胆汁。饮水以白开水为好,还可适量吃一些米汤、稀粥、藕粉、豆浆、杏仁茶等清淡的饮料和食品,以降低胆汁的黏滞度,促进胆汁分泌和顺利排泄。尤其要注意,浓咖啡、浓茶、含糖饮料要少喝。
酸甜食品不过量
食物过酸可刺激十二指肠分泌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而致胆绞痛发作,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应少吃杨梅、葡萄、苹果、山楂、话梅、醋及其他过酸食物;
此外,还要控制甜食的进食量,糖摄入过量,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失调。还有,糖过多还会自行转化为脂肪,促进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从而促使胆石病的发生。
辛辣食物有危害
刺激性食物、浓烈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咖喱、芥末等,均可促进胆囊收缩,使胆道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造成胆汁流出不畅,从而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因此,平时要少食辛辣之品。
保“胆”食物可多吃
鱼类含有多不饱脂肪酸,可以促进中性类固醇和胆汁酸的排出,膳食中应增加鱼类的摄入;豆腐及少油的豆制品中含有大豆磷脂,具有很好的消石作用;
萝卜有利胆作用,并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
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包括玉米、小米、甘薯、燕麦、荞麦等,都可以促进胆汁排泄;
绿叶蔬菜可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适量纤维。
此外,还应补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弥补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维生素损失。
饥饿减肥不可取
通过饥饿减肥可以使体重在短期内迅速下降,但是,减肥过快会引起胆汁中的胆固醇呈高度饱和状态,反而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烹饪菜肴有讲究
尽量少用油煎、炸、炒等烹制方法,因为高温油脂中含有丙烯醛等裂解产物,可引起反射性的胆道痉挛,引起疼痛。宜采用煮、卤、蒸、烩、炖、焖、汆、微波炉烹调等方式,这些方式不但用油少,对食物营养成分的破坏也比较小。食物温度要适当,过冷过热食物,都不利于胆汁排出。
饮食清洁
很多胆结石都是以蛔虫卵和蛔虫残体为核心的,导致这类结石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洁。防治寄生虫感染,饭前、便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和不干净的食物。
戒烟限酒
吸烟、酗酒都可引发胆囊强烈收缩而致胆绞痛,因此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最好戒烟限酒。
100岁提醒:胆囊炎、胆石症“偏爱”女性
胆囊炎、胆石症对女性特别“偏爱”,这是因为女性体内的大量雌激素有号召力,使得胆固醇聚集于胆汁中,胆汁中胆固醇高度浓缩更容易形成胆结石。据统计,胆结石的发病率女性比男性高3倍,尤其以40~60岁的女性最多,肥胖、家族遗传、喜欢吃高胆固醇及油腻食物的女性更容易患病。此外,产妇、长期服用避孕药和长期食用雌激素类药物的女性,也是高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