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夫(Yves Ayoun),梵文名:Radhacaran das, 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他从15岁起决定吃素食,后又一路周游世界探访有机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只身途经欧洲、中东地区,一路寻觅到印度,学习瑜伽及古老的经典。
近四十年的素食经历,二十五年的国际素食烹饪师经验,三十五年的瑜伽修行和研究,奕夫沿着素食这条道路探寻其背后的灵性智慧,走出了一条非常接地气的修行之路。
我想跟那些生活洁净的人在一起
20世纪70年代,当时12岁的我有个很强烈的愿望,和我所处的“这个世界之外”的人在一起,因为我在梦里感受到自己想跟那些生活洁净的人在一起。当时我还不知道“洁净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15岁时,我在巴黎,那个年代的年轻人非常渴望变革,希望生活中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通过艺术、音乐来表达自己,鲍勃•迪伦的歌曲就表达了那代人心中强烈的呼唤。年轻人们离开家,组成社团生活在一起。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社团中弥漫着“我爱你,你爱我,大家都爱和平”的感觉,仿佛天下一家。
我和那时的伙伴常梦想到各处旅行,旅行意味着自由。当时的旅行和今天的旅行不同,不是有信用卡、有很多钱、有机票才能出发。我只有一个用床单做的包,带上几件衣服,口袋里只有5块钱就上路了。我们就在树下睡觉,从树上摘一些水果吃,一路搭便车。这是一种真实的、自由的生活。
“那一代人”后来兵分两路。一类重新回到主流社会,结婚、工作、生子,另外一类堕落了,他们陷在吸食毒品的幻觉里走不出来。我选择了第三条路,我去了印度。
我穿过中东前往印度,路途中曾在以色列的农场工作。以色列虽然不大,却是个充满历史和灵性的地方。犹太人、穆斯林、各大宗教人士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这里聚集,大家居住在一起,白天在农场劳动,晚上就开派对。
我看到从印度回来的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想要去印度的愿望变得更强烈了。当时穆斯林及以色列人随时都拿着武器,好像下一秒就可能开始战争。那时我19岁,不在乎危险,不在乎吃什么,心里只有自由。我此前所生活的国家有很多瘾君子,很多迷失的年轻人。但是当我到了印度,一切都变了,我感觉好像回到了家一样。对我来说这里是“另外一个世界”----浓烈的色彩,独特的音乐,人民在热舞,不一样的食物,平静的气息,牛在大街上漫步,修行的瑜伽士就在路边冥想,很多人就躺在路上吃东西,一切都让人醉醺醺,而又非常平和的感觉。
后来我发现真正吸引我的是印度的灵性,当时我是不自知的。印度的整个文化都来自其灵性的内核,大部分人都是素食者,他们在灵性的道路上走得很深厚。印度还有很多圣地、圣河,我遇到很多圣人和瑜伽士。当我在恒河沐浴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生命被改变了。我遇到了教授印度传统文化的老师,开始了我的灵性之旅。
如果一种哲学能让你变得快乐,也让所有人快乐,那就是真正的哲学。我从一开始就渴望实际的、落地的、能去给予的修行。后来我开始学习瑜伽,传统的印度瑜伽分为好多层次,日常生活在其中是贯穿始终的,具体到一日三餐吃素食,每日的作息等等。在印度我学习到了很多哲学,它们成为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来我周游世界,去了很多地方,但是不管去哪里,我一直遵循这种生活方式,不曾改变。
随着一层层学习瑜伽,当深入到冥想阶段,我感知到肉食会让身体变得沉重。但当你选择素食就会面临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的问题,你和家人朋友讲你决定吃素食,父母可能认为你疯了。你也可能会因此失去朋友,因为饮食习惯不一样,你可能不愿意出去和他们吃饭。但是我的母亲不一样,她重视的是她的儿子,而不是我脑中的想法。对她来说,我做什么没关系,她只希望和我在一起,她单独给我准备了一个锅,为我做素食。
素食是善性的食物
素食不仅和瑜伽有联系,素食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真正开始灵性生活前,首先要对人性有了解,这可以先从素食开始。首先需要找到我们是谁,然后才能探索灵性修行。这在人工的城市是很困难的,你无法和房子、车、电脑去联结,但你能感受到一颗大树的生命。这需要和大自然共生,和动物交流,然后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不管是小草还是大树,都有生命。如果你有权利在世上活着,那么这些生命也有同样的权利。但是如果你与大自然的联系被截断了,你就会只想着自己。人道意味着尊重生命,并且懂得感恩,因为大自然不断提供你生命所需的一切。我们称大自然为母亲,为什么又不断地去伤害它?如果大自然是母亲意味着我们要去尊重和爱护它。如果你在大自然中天然成长,你就可以开始询问我是谁,去寻找自我。
在印度哲学中有业报、因果的说法,不管你做什么都会得到因果循环。佛教里也有“去苦得乐”的说法,人生之所以苦是来自于欲望,印度经典《博伽梵歌》中说,每个人都很活跃,不管是思想还是行动,当你有欲望时就播下了种子,然后它会长大会结果,你会收获你的欲望。基于你的环境和行动,会产生与欲望相应的结果。
这在选择吃什么上也是一样的。你吃的每样东西都是在拿走一个生命,区别只是你取走的生命是什么样的生命。你取走胡萝卜、西红柿和取走动物的生命差别巨大。食肉的后果是怎样的呢?打个比方,当你上升的时候,是不能背着重负的。食物也分为不同性质,素食是善性的食物,会让你的生命得到提升,否则你就像大象一样,大象喜欢到湖里沐浴,然后又回到泥巴里打滚。很多人冥想、做瑜伽、做慈善,与此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又是另外一回事。灵性的修行首先要回到源头去审视我们自己,审视我们日常的生活。
净化自己是一个大工程
灵性修行开始时往往是苦涩的,因为净化自己是一个大工程,你要早睡早起,要素食,要戒掉烟酒等坏习惯,还要控制自己的欲求,但结果是甜的。其实我们心中最需要的是爱,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试图去获得爱,却又求而不得,所以我们就不断用物质去填补,这其中也包括吃肉。我们应当“食而为生,生而为爱”,即把对物质的需求减到最少,那样就会为爱开辟空间,让爱被看见和流动。人跟人间的爱来自意念,人类有情感并且能够通过不同文化去表达。但是很多人心中的爱是在沉睡的,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方式去唤醒沉睡的爱。
瑜伽的不同层次也是在帮助我们唤醒心中沉睡的爱,《瑜伽经》最前面的教导不是关于体式,而是告诫人们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这就是持戒和奉行。当抽烟的人可以戒烟,那么他就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当我们把物质身体控制好了,就可以学习控制气息。氧气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流动,甚至进入大脑。随之,我们就可以控制心念。整个瑜伽所围绕的都是对心念的控制,然后我们就学会了倒空,不再让各种信息随意进入,直到我们意识到,这就是我,并开始专注于自我,我们就不再受到外界的干扰。“I am me”,我们还会发现,其实所有事物都是“我”,并因此更加懂得尊重和爱护万物。
食物是传递爱的很好的方式,做饭最重要的调料就是你为所爱之人投入的那颗心、那份爱。当加入爱的时候,菜的味道也会发生真实的变化,这就像《水知道答案》里描写的水在不同情绪下会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样。我妈妈是一名不错的厨师,我很早离开家,但无论我旅行到哪里都和父母保持联系。妈妈喜欢做些点心,爸爸会用心包装好。那都是最简单的点心,在工艺上无法和高档的甜点相比,但对我而言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妈妈做的点心。
现在很多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很长,和同事相处的时间比和家人的还多。他们在外面吃饭,吃厨师机械性做出的或者机器做的食物。印度在这点上有所不同,如果去印度坐火车,你会看到印度一家人带着一堆做好的食物,围坐在一起,并跟乘客分享。有的妈妈甚至还用手拿着食物放到孩子嘴里,即使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吃饭了,但那种爱是很有力量的。BBC拍摄过一部纪录片,主题是关于在孟买这所城市的人如何吃午饭。丈夫一大早离开家,快到中午时妻子在家做饭。孟买有午餐快递公司,快递员会取走餐盒放到火车上,下火车后有人骑着自行车再将这份午餐准时送到她们的丈夫手里。每天有25万人使用这项服务,这是用心的商业,这是爱的力量。传统的印度妻子不工作,她们为全家人做饭。吃饭对印度人而言是虔诚的宗教仪式。家庭中如果没有人带着爱去烹饪,那就失去了家人之间的桥梁。女性为家庭烹饪食物其实是在用爱滋养一家人。
如何开启你的素食生活
素食是否适合每个人?开始吃素食是否需要一个过程?
这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有些人是在瞬间决定吃素的,并且就此做到了,我就是这样的人。也有的人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当你成为素食者,你需要知道为什么吃素,否则不会长久。
现在的人不是基于智慧来选择生活,而是别无选择。当你无法达到和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就开始用杀虫剂给植物下毒,动物吃了植物也被下毒,然后人们再吃动物,就是给自己下毒
长期吃素食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身心状态?
长期吃素食后人会很健康,身体很轻快。
素食要如何去搭配,要注意营养、节气等要素吗?
你可以注意搭配水果、干果、蔬菜、各种五谷,这些都有很丰富的营养。下午你可以一边看新闻,一边吃一小碗坚果,这非常健康。在蔬菜中西兰花是最有营养的,在西方西兰花的苗可以榨成汁,每天只需要喝一小杯就会非常有能量。小麦草和苹果汁混在一起,人吃了后就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有力量。大自然其实已经给予了我们这一切,只是我们没有去开发。
饮食不用特别刻意搭配,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应该成为快乐的人。你当然不能光靠空气活着,你还是需要吃饭,但如果你很快乐,即使你每天吃得简单,营养也会吸收得充分;如果你心情忧郁,吃什么都没有用。
每天挑选食材、烹饪素食是否也是静心的过程?
是的。我喜欢做饭也是因为我喜欢创造,希望自己健康的同时,也能带给别人快乐。很多时候我为别人做饭不仅仅是让对方高兴,也是为了让他们亲身体验,没有肉也可以一样吃得开心。我在很多国家的各种不同环境做饭,有时有人问我,你老是在做饭,不累吗?其实这一切对我而言都是自发的。我享受于此。
心探索:如何把素食中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恩带到日常中?
餐前的仪式很重要。我们需要借助仪式表达感恩之情,可以感恩天地,感恩自然,甚至是感恩一个水果,一朵花,因为它们不是你的,但它们给你带来芬芳和饱足。这其实是很微小的冥想,需要一点点时间,但它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感动和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