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人体心火旺、体能消耗大,体内各种致病垃圾和毒素积聚。立秋一过,西风渐起,肃杀之气日盛,盛夏积聚之毒极易损伤肝脏、破坏其解毒功能,疾病乘虚而入。所以,秋季养生,保肝当先。
现代人生活紧张、工作压力大,长期的超负荷使许多人处于疲劳状态,影响肝脏解毒功能。此外,许多职业人士苦于交际应酬,天天与烟酒打交道,使肝脏运作一直处于“超载”,一旦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就会导致毒素在体内肆虐。肝脏是人体内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对病毒、酒精和药物的慢性破坏前期很难觉察,所以人们普遍忽视肝脏的日常保健。这是一个危险的误区!肝病的加剧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等到感觉疼痛时,往往已是病入膏肓。据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10人中就有3个患过肝病或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总人数超过3亿,国人的健康甚为堪忧。而落后的保肝意识,使国人付出每年数十万人死于肝病的惨痛代价。
肝脏不好,健康从何而来?应及时合理地补充人体每日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给肝脏充足的养分,养肝滋肝,能防止受损肝脏向恶性肝病(肝硬化、肝癌)转化,并预防肝脏损伤所导致的疲劳、高血脂和脂肪肝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中秋节是在秋季,也是万物成熟的季节,随着气温逐渐转凉,万物也随着寒气而逐渐萧条,此时早晚温差大,最需要保养,在五行学说中秋属金,主敛肃,应于肺,因应秋天的肃杀之气,易脱水,情绪也容易受压抑,因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我市的养生保健专家,专家提醒广大市民,秋季养生应依据“万物秋收,肺气金旺”的特色。
在保养身体上专家为大家总结出下列几点:
食养:防燥摄阴,滋肾润肺 秋季气候稍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气,食养应防燥摄阴,滋肾润肺。在饮食上,以少量椒、葱、韭菜、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甘蔗、菠菜、白木耳、梨、乳品等柔润食品。至于老人,还可以多吃一些米粥来益胃生津。
形养:多喝水、早睡早起秋天的气候干燥,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水分也易流失。所以要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多喝水、多吃含胶质与水分的水果,避免太剧烈的运动。并应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秋初暑气由盛而降,朝凉夜热,日夜温差变化大,到了10月左右,暑气渐退,但逢秋老虎发威时,天气又闷又热,这种凉热不定的天气,最容易感冒。
下列有几个食疗方可以预防感冒:
1.生青杨桃5个榨汁,加入一钱人参粉共服。
2.酸杨桃切片,加点盐,可防感冒声哑、喉咙病痛。
3.香蕉一个,加柠檬数片及砂糖,腌半小时后食用。
药养:以养肺、补气、滋阴为主 药养重点放在滋补津液方面,平时可服用人参、沙参、麦冬、百合、冬虫夏草、核桃仁、杏仁、川贝、胖大海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痰的中药来保养。若容易发燥病,则用生地、百合、党参、麦冬、甘草来预防。
另外,中秋后的养生仍须培养乐观的情绪,静想收获累累硕果的喜悦,或以哲人眼光判断自然季节交替所表现的各种景象,保持内心宁静,收神敛气,为阳气潜藏作好准备。
除日常生活调摄外,还要进行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